top of page
  • 吾島文化

從全國戰地遺址活化典範,反思南投名間

自從名間鄉開始推動參與式民主的一系列行動,成功地讓在地居民與青年的意見不斷交流與彙集。此次名間願景工作坊將藉由鄉內重要議題的討論,使參與式民主的概念從名間部分社區走到全名間鄉,擾動更廣大的群體,關注名間鄉鄉內的議題。

本次工作坊由名間鄉公所、雲林科技大學、台灣民主熱吵協會針對名間八卦山區四處可見的碉堡活化議題進行討論。邀請來自基隆、馬祖兩地積極推動戰地遺址活化的團隊分享經驗。


第一位是來自基隆星濱山共創工作室的林書豪先生。他的分享中提及了藝術共創的概念,鼓勵大家將碉堡當作一個題材或場域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或設計,創造在地的連結以及參與。講座中他以自身團隊事例舉例。

團隊起初以盤點與保存基隆市正濱漁港附近的碉堡空間為核心工作,但過程中,林書豪與團隊積極地以地域策展的概念走入在地,在2018年推出「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受到廣大的好評,不但帶領外地人走進基隆認識了基隆碉堡空間背後的歷史脈絡以及生活軌跡,也在過程中串連在地居民、學生關注碉堡議題,甚至藉由創作帶領居民反思碉堡之於自身生活的關係。

基隆的碉堡由於大多數未受地方政府管轄,且又接近市區,因此部分碉堡早已被在地居民使用,因此呈現了多種樣貌,也讓基隆在運用碉堡時,自然而然有了許多常民的表現形式,如咖啡廳、餐廳,十分有趣。


而林書豪對此表示,碉堡的活化不只在於找到碉堡在現代的使用價值,更需要藉由創造自主性的走讀活動或導覽,持續讓大眾關注並認識碉堡的在地意義,而在地青年團隊也須不斷地提出企劃,找出碉堡與在地連結的全新可能性,並吸引外界資源導入在地。

第二位則是來自馬祖的廖億美女士,詳細地以碉堡的保存、衍生、轉譯等進程說明碉堡活化的未來與可能。馬祖在國共內戰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地點,因此島內碉堡的量十分龐大,因此原本由中央政府所有,但因維護困難,後續釋出民間進行活化與維護。因此藉由廖億美的分享,可以了解到政府與民間團隊之間配合的模式。

就保存面來說,團隊能夠為台灣社會挖掘並盤點更多碉堡的故事與特色,找到馬祖碉堡的歷史、社會、科學與美學價值。而衍生面,則是能夠透過民間團隊的創意,拉近碉堡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讓碉堡走進在地人或外地遊客的生命中,不再只是因時代而隱沒風化的歷史遺跡。且藉由衍生碉堡價值所開設的博物館、咖啡廳、書店、民宿,也能夠創造營收,除了支持民間團隊營運之外,更可作為公共營收基金,投入在地歷史景觀維護的工作當中。最後轉譯面則是透過設計力的展現找尋碉堡與社會對話的嶄新可能性,實驗碉堡在精神價值上的多元展現型態。

藉由兩位講者的分享,可以看見公部門與優秀的民間團隊合作之間的角色配置,公部門在遺址活化初期扮演著提供經費、行政輔導、法規諮詢的重要角色。而民間團隊則是提供創意、人力並串聯在地組織參與的重要媒介。


藉由公部門前期的硬體、後續軟體投入與維護工作的經費,讓在地團隊能夠無後顧之憂地推動活化工作,藉由展現在地歷史景觀的多元價值,創造外界關注、資源投入與在地意識凝聚等效益,使團隊能永續推動活化工作,為在地守住一塊極具意義的風景。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