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造創生活動與論壇
為何名間鄉會出現社造創生活動與論壇?
名間鄉公所為支持更多在地青年與地方社群的行動,名間鄉自109年起導入文化部社區營造計畫,並自111年起至今穩定推動參與式預算制度,強調居民提案與票選參與。為讓「討論不是只為了提案,而是持續的公共學習與共構歷程」,逐步建立出「社造平台機制」,包含提案說明會、共學聚會、委員會審議與定期追蹤。在這樣的機制下,形成以「基地 × 討論 × 青年實踐」為核心的創生場域發展模式。
空間契機:閒置碉堡的公共化轉譯
名間鄉境內保存多座軍事碉堡(如玄天祈福風車碉堡、開陽碉堡、埔中25號碉堡等),原屬閒置空間,具歷史意涵但缺乏活化機制。在111年度社造推動過程中,青年與公所共同提出:「是否能把碉堡變成聚會、展演、市集、論壇的公共空間?」經過幾場討論與空間整備試驗(如碉堡茶席、電影放映、市集設攤),發現民眾反應熱烈、參與度高,逐步形成基地雛型。
青年行動需求:返鄉創生者缺乏穩定平台
包含碳呷人、森十八、林靈宏、陳伯東等青年,於名間鄉持續推動食農、藝術、動保、果乾、導覽等微型創生行動。過去多為個別嘗試,缺乏制度與公共空間支撐,透過過去幾年名間鄉公所的支持,讓名間鄉的碉堡可以成為:
-
以碉堡為空間的論壇成為發聲舞台(可討論議題)。
-
試驗空間(碉堡與基地行動)。
-
資源導引(提案可銜接參與式預算與南投縣文化局相關資源)。
文化治理轉向:從執行補助到建立制度
名間鄉在雲科大與公所合作下,嘗試從補助執行轉為「制度型文化治理」:
-
年度固定舉辦「社造創生論壇」
-
積極鼓勵青年「從論壇走向提案、從基地走向行動」
-
推動「碉堡不是空間,是轉譯文化與激發參與的工具」
-
這樣的治理模式也成為南投地區地方創生的重要參考範例。

111年度|【青年回鄉 × 地方設計 × 碉堡實驗】
-
初步營造:
-
協助除草整地、佈置茶席、搭設展架
-
成為青年策展、小農市集、電影放映等活動平台
-
-
論壇與行動成果
-
活動名稱:111年社造創生論壇 × 農創小市集
-
時間與地點:2022年8月6日(六),玄天風車碉堡
-
主題論壇:
-
產地的設計師與創生者:邀請炭呷人蔡雨涵、三小市集李宜倩、宮廟潮編陳鴻輝
-
土地與文化的創業:在地青農、新創品牌主講分享
-
-
搭配行動:
-
茶紙手作體驗(與廣興紙寮合作)
-
風土市集:在地茶葉、果乾、茶皂
-
戶外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露天放映
-
-
成效與回饋
-
青年與居民共約百人參與
-
創造第一次「碉堡公共行動」經驗,建立基地概念雛形
-
首次啟用碉堡場域,創造基地公共化與青年行動交集的原點
112年度|深化與共構:基地多元活化 × 公民行動匯聚
1. 基地多點活化實驗
-
除了玄天風車碉堡,新增「七星碉堡」、「大坪頂水塔」為彈性行動據點。
-
以茶席、藝術裝置、環境佈置、果乾展售為行動主軸。
-
參與提案者包含陳伯東、林靈宏、楊登凱等青年。
2. 論壇雙主題登場
-
主題一:「地方振興什麼?返鄉青年生活甘苦談」
-
主講人:松柏嶺受天宮陳鴻輝 × 北山城工作室謝佳展
-
分享返鄉的實務挑戰與創業機會
-
-
主題二:「越在地越國際:地方藝術季在做什麼?」
-
主講人:吾島文化楊登凱、陳珈汝 × 大茅埔吳哲銘
-
探討藝術介入地方的策略與成果
-
3. 基地實作成果
-
「碉堡茶屋」:楊登凱提出碉堡茶席空間計畫,設置茶几與觀景席位
-
「村落碉堡劇場」:陳伯東帶領志工整理內部並導入展演元素
-
「動保議題的關注」:林靈宏以公共議題提案,讓更多民眾認識流浪動物NTR的行動議題串聯
-
共計超過200人次參與。



森十八心靈劇場設計製作-
七星陣地碉堡園區的公共藝術作品
113年度|整合與擴展:藝術論壇 × 公民展會 × 青年實踐平台
一、基地空間整建與展示提升
-
地點:七星碉堡(開陽基地)
-
整地、立柱鞏固、牆面清潔與裝置架設
-
成為藝術論壇、成果展、市集三合一活動據點
二、主題論壇 × 藝術行動
-
論壇名稱:「藝術進入茶鄉論壇」
-
時間與地點:2024年11月17日,開陽碉堡
-
主講人與議題:
-
世輝老師談「居民參與創作」與藝術社區的經營邏輯
-
森十八芷寧分享「藝術與青年返鄉歷程」
-
中寮博淳談「社區工藝設計與創生歷程」
-
-
論壇結束後設置茶席互動體驗,居民與講者共飲交流
三、成果展 × 地方創生市集
-
時間:2024年11月23日(六)16:00–19:00
-
地點:七星陣地碉堡廣場
-
展出內容:
-
社區參與式預算成果、名間桌遊、導覽成果圖文
-
茶席體驗、環保飲料編織手作、冷泡茶調飲
-
展售品牌:秝木工作室、崙背哞哞茶、森十八、名間鄉產業觀光發展協會。
-
-
參與人次突破250人以上,串聯鄰近鄉鎮青農與文創夥伴

